防控外来入侵物种 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2024-04-18 15:47:25

野外红火蚁的蚁巢形态。 来源:新华社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如今全世界都面临一个严峻话题——生物入侵。薇甘菊,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红火蚁……近年来,这些外来物种侵入到我国,缺少自然“天敌”,导致迅速蔓延,抢夺被入侵地物种的生存空间,对我国农业生产、生态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据相关统计,我国已记录有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而多部门针对外来入侵物种,在保护农业生产、筑牢生物安全屏障方面的行动,也一直在持续。

日前,农业农村部在海南举行农业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现场灭除活动,总结防控工作经验做法,组织防控技术培训交流,开展重大危害入侵物种薇甘菊综合治理技术示范。活动提出,要落实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安排,坚持遏增量与清存量相结合,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不断提升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治理水平。

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需要久久为功、持续推进。活动强调,加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成果挖掘应用,聚焦重大危害入侵物种和重点区域,持续抓好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要在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基础上,以重大或新发外来入侵物种,以及边境地区、粮食主产区等高风险区域为重点,布设常态化监测点位,开展外来入侵物种常态化监测预警;要针对薇甘菊、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重大危害入侵物种,科学划定典型发生区、前沿扩散区、潜在风险区,分区域、分物种选取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治理措施,及时组织防控灭除,有效控制发生危害;要坚持边监测、边治理、边宣传,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普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知识,引导社会公众科学认识外来入侵物种,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我国已记录有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此次活动现场,被称作是世界三大“恶草”之一的外来入侵物种——薇甘菊也被展示了出来。当地农民介绍,如果不对薇甘菊加以限制,1株薇甘菊,只需要半个月时间,就能铺满1亩农田;只需要一个月时间,就能将1亩农田彻底毁掉。

薇甘菊原产于南美洲和中美洲,在被带到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等地后,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泛滥成灾,成为当今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杂草之一。我国南方多地已发现有薇甘菊存在,尤其以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分布最为广泛。

中国热带农科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范志伟表示,薇甘菊的种子有冠毛,可以随风飘,在风力大的时候,可以飘到上百公里。用人工、机械防除,对它是无效的,只有通过化学防治,才能把它杀死。化学防治也需要喷两到三次药,才能把它灭除。

生物入侵是全球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我国已记录有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是世界上生物入侵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比如互花米草、紫茎泽兰、水葫芦、加拿大一枝黄花等耳熟能详的物种,都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主要的特征就是繁殖能力强,分布范围广,适应性也强。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经济生产还有人类健康都会产生危胁。

而进入春季后,红火蚁活动渐趋活跃,进入防控关键期。7年新入侵344个县市区,让红火蚁被推上了热点话题,也让大众视野再次聚焦到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上。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其在我国扩散速度快,对入侵地区的农林业生产、人身健康、生态系统等均构成严重威胁。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16年,红火蚁入侵11个省份的281个县(市、区),到2023年,数据变化为12个省份的625个县(市、区),7年新入侵344个县市区,其扩散速度仍然很快。

“红火蚁会影响农林业生产,破坏电力、交通、通信等公共设施,从长远来看,它还会破坏生态平衡,攻击地栖性昆虫、鸟类及小型哺乳动物等,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生物安全研究室主任齐国君介绍。

红火蚁繁殖力极强,一个成熟的蚁巢个体数量可达几十万只,且一个蚁巢往往有多个蚁后,每只蚁后每天产卵可达上千枚,较短的时间就可在地面筑起蚁丘,在生态系统中具有极大的竞争优势,在我国几乎没有天敌。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红火蚁防控科技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吕利华介绍:“红火蚁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当蚁巢受到扰动时,红火蚁会蜂拥而出进行攻击,下地干活的农民、园林绿化等野外工作者被叮咬的概率很高,而且防治难,久而久之就导致了一些农田丢荒弃耕。”

专家指出,外来入侵物种大面积扩散蔓延,有的还会捕食本地物种,长此以往,会导致被入侵地物种群落逐渐同质化、简单化,最终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带来无法挽回的破坏后果。

综合施治 防控生物入侵

生物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外来物种入侵,又该如何应对呢?

对此,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华表示,“外来入侵物种主要有三种入侵方式:第一是自然入侵,通过风、水流等等;第二种方式是无意引入,例如采购国外的粮食,像小麦,这个时候它可能杂带了黑麦草这样一些外来入侵物种,或是有时候通过一些信件、包裹,也可能引入;第三种方式是有意引进,像“加拿大一枝黄花”,当时是作为观赏植物引入的,但没想到它的繁殖能力太强,反而影响了本土物种。”

专家表示,一般而言,外来物种入侵在早期危害并不明显,往往很容易被忽略,然而当等到它大面积暴发后,再去防治就非常困难,所以防治生物入侵的关键,首先在于谨慎引种,防大于控。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彩云提醒,了解哪些物种是入侵物种很有必要。对于每个公民来讲,也要预防自己成为外来入侵物种有意或者无意的携带者。更不要为了满足自己猎奇的心理去购买一些“异宠”,买回来又把它随意放生到生态环境中,让它造成生态危害。

而对于已经入侵并造成重大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比较常见的治理措施,有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防控等多种手段。物理防控,主要是依靠人力或者机械进行捕捉、刈割、拔除、火烧、填埋等,从而达到快速压制甚至清除的目的;化学防控,是指依靠除草剂或者杀虫剂来进行治理;生物防控,指的是引用外来入侵物种的天敌或者病原菌,来进行抑制并减轻危害。

赵彩云提到,这些方法有利有弊。比如说物理防控,它在入侵初期面积比较小的时候用比较好。而对于化学防控来说,还要注意它的二次污染。

因而,应对生物安全威胁,还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统筹施治,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切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牢牢掌握国家生物安全主动权。

来源:东方城乡报
编辑: 张静